退市新規要來了 業界呼籲用市場機制完成優勝劣汰

(原標題:退市新規即將出爐 業界呼籲用市場機制完成優勝劣汰)

證券時報記者 唐維

作爲我國資本市場的入口出口兩端,“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與“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正同步推動“深改”,註冊制破題後,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也已呼之欲出。

記者獲悉,滬深交易所正按照中央深改委、國務院和證監會的部署,吸收借鑑創業板、科創板的退市改革經驗,抓緊完善退市規則,加速推進配套制度落地,預計退市相關細則將於近期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新規或將從完善退市標準、簡化退市流程、優化投資者保護等方面入手,打造常態化退市機制。

多位專家學者認爲,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纔是市場常態,A股的退市指標應更加全面與多元。其中,市場化退市指標更體現推行註冊制的導向,即以信息披露爲核心,由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

退市改革方向明朗

近兩個月來,中央層面多次提及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機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已經上升爲頂層設計。那麼,此輪退市機制的改革方向是什麼?我們可以從近期高層的一些表態中感知。

11月28日,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公開表示,要健全常態化退市機制,對於嚴重財務造假的“害羣之馬”、喪失持續經營能力的“空殼殭屍”,增強退市剛性,決不允許“久拖不退”。只有真正實現“退得下”“退得穩”,上市公司質量才能進一步提高。

11月19日,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孫念瑞在“2020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論壇”上表示,證監會將優化退市標準,把單一連續虧損退市指標改爲組合類財務退市指標。據他介紹,總體思路是不再簡單考察企業盈利性,而是同時注重持續經營能力。退市的指向性也將更符合註冊制要求,虧損與否不是資本市場入口和出口的關注點,退市監管將更關注“殭屍企業”和“空殼企業”能夠得到及時出清。

深圳市寶安區發展研究中心經濟師、北大匯豐商學院經濟學博士朱東山表示,與A股相比,美國和香港等城市資本市場的退市率總體處於較高水平,特別是美股,由於市場化機制的完善和作用發揮,企業退市與上市一樣,都是市場化的常態,退市數量基本與IPO數量相當。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新一輪退市制度的改革,將給A股市場帶來深遠的影響。在他看來,美國股市表現較好的一個原因,是建立在大量公司淘汰的基礎上,指數成份股則是優中選優,這樣的話,指數上漲就較爲明顯。另一方面,退市制度完善之後,A股市場遊戲規則發生變化,有利於估值結構的完善,矯正估值體系。

市場化退市漸成主流

自2018年底,中弘股份打響面值退市“第一槍”後,市場化退市情形逐漸佔據主流。深交所自2019年以來累計對18家公司作出股票強制終止上市決定,其中半數爲投資者“用腳投票”面值退市的結果。同期,還有近20家深市公司通過破產重整重組上市、資產置換等方式實現了多渠道退出,市場機制作用不斷髮揮。

一大型上市券商資管部門負責人表示,之前退市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來自於上市公司所在地政府阻力。但推行面值退市後,這個問題有所緩解。通過交易類指標退市的公司,在交易過程中投資者通過“用腳投票”已逐步釋放了風險,經歷了漫長的換手,參與者的風險損失可控,政府面臨的壓力和阻力也相應減小。

上述人士呼籲,在新的退市制度中,應進一步強化股價、股東人數、市值等市場類指標在退市制度中的權重,通過市場化的退市制度,讓沒有市場價值的企業果斷退市,用市場機制完成優勝劣汰。“這也符合註冊制改革的理念,即以信息披露爲中心,讓投資者自主作出投資決策。給予什麼樣的估值,是不是該留在這個市場,都由投資者決定。”

科創板、創業板已優化相關制度安排。科創板和創業板分別建立、優化了交易類退市標準,除大家所熟知的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面值外,還包括連續20個交易日股票市值均低於3億元、連續20個交易日股東數量均低於400人、連續120個交易日成交量低於200萬股等。隨着市場優勝劣汰的交易機制逐漸形成,我們可以預見未來市場化退市將發揮更大作用,市場環境淨化能力將不斷增強。

注重投資者保護

退市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就是要做好投資者保護工作,尤其是因財務造假等重大違法而退市的上市公司。

閻慶民在11月28日的講話中表示,要提高我國退市機制的適應性,要通過重組一批、重整一批、退市一批,拓寬多元化退出渠道。此外落實新《證券法》,推動投保機構代表人訴訟制度儘快通過典型個案落地,實現市場出清與保護投資者的雙重目標。

在李迅雷看來,對於退市之前存在損害投資者利益的情況,該賠償的要賠償,投資者保護基金的錢需要充分利用起來。退市配套制度中還需加強事前的風險提示,上市公司要做到充分披露信息,讓投資者能夠較早認識到相關公司可能存在退市的風險,以避免突發性的退市讓投資者措手不及。

浙江裕豐律師事務所律師厲健表示,首先,呼籲退市制度改革配套規則儘快落地推廣,建立“優勝劣汰”新機制構築市場化、法治化退市新生態。其次,要加強投資者教育,在投資股票前,投資者要擦亮眼睛、理性投資,不要帶着老觀念,盲目參與“炒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