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文忠/「轉型正義」裡,怎從沒聽過「反碳」?

▲2016月7月是史上最熱月份。(圖/翻攝自NASA Goddard youtube)

文/葉文忠

2016年6月,臺北高燒38.7度,是臺灣高溫。7月,最高溫38.5度,有人中暑送醫不治。熱死人,在臺灣不再是一句「驚歎句」,而是真的已經死了人。

7月26日,來自路透社的報導,科學家示警,「地球正邁向史上最熱的一年,到今年6月已是連續第14個月達到歷來最高溫。」是「受到提早且快速的冰山融化,以及會鎖住熱氣的二氧化碳濃度「創新高」影響,加速氣候變化。」

關鍵字一:濃度創新高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報告,2015年全球二氧化碳濃度爲399.4ppm,比2014年高了2.2ppm。2015年全球均溫,比2014年高0.16度,是全球增幅最大的一次,也是本世紀最熱年份紀錄第4次被刷新。環保署指出,2月時北極海冰量創37年新低,全球高山冰河連續36年淨減少,格陵蘭冰蓋表面融化超過50%,這就是「濃度創新高」的結果。也就是說,二氧化碳排入大氣的數字,從「京都議定書」開始規範起,沒有,沒有,從沒有降低過,而且數字繼續的攀升「寫歷史」。

關鍵字二:快速的冰山融化

溫室氣體不只有二氧化碳,南北極融冰,除了水位上升淹沒土地外,永凍土的解凍,逼出了萬年甲烷,甲烷不但是溫室氣體,還會爆,西伯利亞的永凍土上,陸續出現巨大的甲烷坑,其暖化地球的本事,是二氧化碳的20倍,科學家研究出全球永凍土上層三米,約有1.9兆噸的碳,是全球大氣中碳量的兩倍,如今永凍土正在融解中,百萬年前被凍結的大量甲烷也正陸續被解凍,全球毀滅其實正在倒數,這樣形容並不爲過。

地球本會自動「排毒」,包括綠色植物與土地自體循環淨化過程,吸收二氧化碳與各類污染,排出氧氣,就像每年固定給的資源「配額」般,所以科學家定出了「生態越界日」(Earth Overshoot Day)這樣叮嚀世人的日子,也就是在一年內的某一天,人類消耗與製造的污染程度,與那地球自動修復能力的臨界點,那個日期就是每年「超載」的起點。

「全球生態足跡網絡」(GFN)」表示,今年8月8日正式達到「生態超載」的關鍵點,超載日已經從2000年的10月1日不斷提前,這天是父親節,又是個商業行銷日,此類「節日」背後則是代表着各種不同的污染,一張包裝紙,一個紙盒,一頓大餐,背後都是一條條能源輸送帶,正被這個日子大幅輸送着。

「生態足跡」(ecological footprint),是由加拿大學者Mathis Wackernagel及William Rees以地球生態的容受力分析所提出的概念。大意是,你消耗多少資源,就像挖了多大的洞,得要多大的面積來補償回填,幫助你分解你製造的污染,這是個平均值,全球高收入國家的生態足跡比低收入國家高了整整5倍。

不幸的,一個小小臺灣,每年所消耗與污染地球程度,竟要42個臺灣的面積才能「回填」,我們任何一個人,都需要6.7公頃以上的綠色土地來替咱清污,這個足跡則是高所得國家平均值的2倍多,真是「臺灣之光」啊!若以全球來看,過度消耗地球資源,今日人類的文明必須要1.5個地球來支撐,臺灣平均需要42個臺灣來撐,臺灣人,你汗顏嗎?那些一天到晚口不離「公義」的「政治公民」們,有一絲絲面對前述的數據感到焦慮而慚愧嗎?什麼是「公義」,「反碳」纔是公義!

▲臺灣生態足跡。(圖/翻攝自中華經濟研究院)

我從來不信號召「節能」就能夠「減碳」的,因爲那牴觸了人類追逐舒適的本性,明明有着26度的地方可待,爲何要強迫自己去受36度高溫的虐?由奢入儉難,要人們自動自發,癡人說夢。排碳是兩種需求造成的,一是生存,一是生活,人們吃喝拉撒睡,那種排碳是生存,就像電費的基本度;「包車抓寶可夢」那是生活,生活,成就了今日的消耗能源的最大宗,時刻滿足生活進行「升級」。一條新商機,必然增加新能源消耗線,那麼減碳也就更遙遙無期。

尤其在臺灣,這幾年受政治惡性操作的發展,「我」就是王道,臺灣人對生活「升級」的看重,已當成生存,人均消耗的能源,只會不斷攀高。

二三十年來,綠營搶盡能源的發言權,一昧把核能打入禍國殃民,殘害臺灣的毒蛇猛獸,事實上,「反核」與「社會共識」從來沒成爲過等號,那一直是一部分人音量比較大而已,還有一批安靜、理性的人民與知識份子,知道臺灣若真的沒了核能,纔會出大亂子,不然林全一上任,就差點就重啓核一,又是爲哪樁?

新政府上任來,除了以「變形正義」僞裝的「轉型正義」的政治鬥爭斬殺政敵效率奇高外,幾乎一事無成,對能源的態度還在用幌子兜圈子,行政院將提出電業法修正案,計劃將臺電分拆成「發電」以及「配電」兩家公司,構想一出,參與「開放臺電」監督人員的環保社運人士方儉,在拿到各種機密數據後,突然因自己要籌設一家「公民電力公司」而退出,「公民」兩個字,瞧瞧被這羣政治齧齒類搞得多麼髒!

我不想深入那政策背後,將有多可怕的利益輸送,我只想問,既然未來人們可以自由選購「電商」,那麼我只要求一件事,可不可以也讓我「公民不服從」,只想選購那僅剩的「核電」。這樣,我就沒有因夏天大吹冷氣,擔心碳足跡所產生的罪惡感。

從執政至今,媒體、綠營立委,一直釋放一個訊息福島農產品的開放只是早晚,選後「變臉」,這種彎見怪不怪,可見綠營也不是真那麼怕輻射,坐實了「反核」是個狗皮膏藥,如果核能真的那麼可怕與危險,爲何全世界現有435部核電正在運作,還有231部核能機組正在興建?最該納入「轉型正義」而追討的,其實是被污名化數十年的核能!

2015年下半年,印尼雨林陷入本世紀最大的大火,面積達數百萬公頃,濃煙籠罩整個東南亞,墨西哥10月遭遇歷來最強颶風帕特里夏,最大風速達毀滅級的每小時345公里,今年法國南部馬賽森林大火,20年來最慘,中國大陸南方暴雨,3282萬人遭受洪災,都是歷年之最。這些都近在眼前,而明知臺灣未來將是受氣候變遷災變的高風險區,我只要想到「小林滅村」就一身寒噤,如此規模的暖化現世報,誰知何時再度降臨臺灣?

臺灣的火力發電的佔比,近年已成長到近80%,執意「廢核」,未來的缺電解方,要靠那個一天只有3.5小時的有效日照的太陽能?風力?纔出個「風聲」,後龍已經跳出來「堅決反對」,更別說風力有一搭沒一搭的。再生能源、地熱,這些都沒有一個有辦法、有資格達到基載電力的規模。什麼叫基載電力?就是即發即用的交流電,交流電無法儲存,不是蓋個帶大電池可充電的。沒了核能,要能24小時隨時「持續而保持穩定」的供電,不靠「加大火力」靠什麼?彈丸之地的臺灣硬要「非核家園」,必定得用「高碳家園」來換。

▲臺灣「排碳式」的發電,已經超過八成,難道還要往上加碼。(圖/經濟部能源局)

8月11日,日本又一臺,愛媛縣伊方核電廠3號機重啓了,這是高度經濟發展與遏止暖化氣體持續排放的必然結果,蘇嘉全,你不是說臺日是夫妻嗎?那不是該「夫唱婦隨」?綠營,其實一點不綠,「必也燒碳乎」,這完全是消滅綠色地球的幫兇,幫着臺灣「燒碳自殺」兼污染世界,其最可憎之處,明知臺灣替代能源幾乎無路可走,仍無時無刻都在塑造「反核」是社會共識,或者潛意識來自其「祖國」曾有着核爆的陰影?

積極的對付「核」,是居心;積極的對付「碳」纔是良心。

● 作者葉文忠的其他文章在他的個人部落格上,更多葉文忠的精彩好文請見《ETtoday新聞雲‧名家專區》,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