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時評】踐行大食物觀 端牢“中國飯碗”

眼下正值"三秋"農忙時節,全國各地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好"豐"景。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截至10月16日,全國秋糧已收69.5%,進度同比快2個百分點。今年全國糧食種植面積穩中有增,特別是以玉米爲主的高產作物種植面積增加,各地通過推廣高產品種,組織開展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提高播種質量,增加種植密度,夯實了全年糧食豐收基礎。

天道酬勤。糧食豐收不僅是廣大農民羣衆一年辛勤勞動的結果,也充分彰顯了我國農業生產的強勁韌性和國家大力實施糧食安全戰略的有效性。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本週也是全國糧食安全宣傳週。今年我國糧食安全宣傳週主題是"強法治 保供給 護糧安",它再次提醒人們,要高度重視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共同努力確保我們每個人都能享受到營養豐富、經濟實惠、安全可持續的食物。

近年來,在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引領下,我國糧食產量接連跨上新臺階,各地種植結構持續優化,區域佈局不斷完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日益豐富。城鄉居民的餐桌從大米白麪到燕麥、雜糧,從普通牛奶到奶酪、乳清,從花生油、玉米油到稻米油、胚芽油等等,更均衡、更營養、更健康的食物結構正在不斷提升人們的健康飲食需求。可以說,食物結構的豐富與豐產,對我們糧食安全就更有保障。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加快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是我們端穩"中國飯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

踐行大食物觀,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是一項複雜而艱鉅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我們要發揮法治保駕護航的重要作用,通過全面貫徹實施糧食安全保障法,引領全社會履行保障糧食安全的法定責任,持續完善與糧食生產各環節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進一步加大對糧食市場的監管力度,加強教育和宣傳,提高各行各業和公衆對糧食安全重要性的認識,營造愛糧惜糧、健康消費的良好社會氛圍。

維護國家糧食安全,要強化糧食產購儲加銷協同保障的安全屏障。譬如,通過政策扶持、科技創新、產業結構優化等手段,大力推進農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保障糧食有效供給。在保護好生態環境前提下,向森林、草地、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設施農業要食物,開發豐富多樣的食物品種。同時,要不斷優化糧食的供應鏈管理,建立高效的糧食物流體系,確保糧食從田間到餐桌的順暢流通。此外,還要加強與其他國家在糧食安全領域的合作交流,如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等,以應對全球性的挑戰。

維護國家糧食安全,要抓好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制度建設和日常管理。要在全社會大力踐行"光盤行動",時刻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爲,在全體公民中養成節約糧食、理性消費、適度消費的生活方式。

踐行大食物觀,關鍵要體現在我們每個人的行動上。我們要以強法治爲重要基石,以保供給爲核心要務,以護糧安爲長遠使命,同心協力、身體力行,共同守護好大國糧倉,讓"中國飯碗"更豐盛、更健康、更牢固,讓"糧安天下"的願景一步步成爲現實。(央廣網特約評論員 趙新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