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性張揚的時代
酒泉夜光杯展示中心,銷售人員在擺放夜光杯產品。(新華社資料照片)
詩人賽詩,歌女唱詩,梨園弟子彈琴助興,這是何等令人神往的事啊!再看看清朝范進中舉的愚昧和瘋狂,我們能不感慨嗎?爲什麼開元盛世,文人的精神這麼活潑開朗?我想,這是因爲,那個時代給人提供比較合理的發展空間。
第二,這是一個個性張揚的時代。舉一個例子,唐朝有一個大詩人叫王翰,傳世作品不多,但是,其中一首《涼州詞》就足以傳唱千古。詩是這樣寫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慷慨悲涼而又意氣昂揚,確實有盛唐風骨。那麼,寫詩的王翰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一言以蔽之,他是一個極張揚的人。王翰很早就考中進士。但是,按照唐朝規定,考中進士之後並不立刻授官,而是還要由吏部銓選方能授職。可是,王翰平時生活太招搖,不僅「櫪多名馬,家有妓樂」,而且還「發言立意,自比王侯」。這樣的人難免招人忌恨,所以,吏部對他不感興趣,進士及第四年還沒給他安排工作。怎麼辦呢?王翰不是深刻反省自己,從此夾着尾巴做人,反而來到京師,公然在吏部衙署的東邊張貼了一張榜文。這個榜文其實就是一個海內文士排行榜,把天下所有的文士劃分爲九等,其中,他自己赫然位列第一等,與張說、李邕等大文豪比肩。榜文一出來,長安城觀者萬計,朝野譁然,這還不夠個性張揚嗎?不過,更有個性的還不是王翰,而是他的粉絲-─崔老太太。今天的粉絲看到自己喜歡的明星,都有什麼舉動呢?有的獻花,有的擁抱,有的追車,有的接機。那麼,崔老太太怎麼表達對王翰的感情呢?搬家,跟他做鄰居。怎麼回事呢?崔老太太的兒子叫杜華,也是個文人,想買一棟房子,徵求母親的意見。崔老太太就對兒子說:當年孟母三遷,不過是爲了找個好鄰居。今日我家擇居,你若能與王翰爲鄰,我便心滿意足了。結果,杜華果然就謹遵母命,把房子買到王翰家旁邊。買房不挑綠化率,不挑交通,不挑戶型,專挑一個會寫詩的鄰居,誰敢說這崔老太太不浪漫,沒個性呢?
一片冰心在玉壺
第三,這是一個奮發向上的時代。所謂開元盛世不僅是一個物質指標,更是精神指標。唐玄宗時代,人們的精神氣象怎麼樣呢?筆記小說《集異記》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開元年間,有三個大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寫詩的名聲不相上下,平時也私交甚篤,沒事經常在一塊玩。有一天下雪,他們三個一塊兒逛到一個酒樓,打算喝點小酒,擋擋寒。這時候,忽然有十多名皇家梨園弟子也到這個酒樓聚會,而且還招了四個歌女跟他們一起唱歌助興。唱什麼呢?當時的詩都是可以唱的,所以,這些人就唱當時的流行詩。三個詩人一看,突發奇想,就說:我們在詩壇上都很有名,可從沒有分個高下,現在不如打個賭,她們唱咱們三個誰的詩多,就說明誰最高明。一會兒,有一名歌女唱道:「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不是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嗎?王昌齡一聽馬上說:我有一首了。說完,還在牆上畫了一條橫線做記號。接着,又一名梨園弟子唱道:「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臺何寂寞,猶是子云居。」這是高適的詩呀,高適也畫了一個橫道。
再接着,一名歌女又唱了一首王昌齡的《長信秋詞》,就是「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那首。一看這陣勢,王之渙可着急了,他說:唱歌的這幾個人都不怎麼樣,欣賞水準太低。我寫的詩都比較陽春白雪,她們根本就不懂。說着,他指了指幾名歌女中最漂亮的那名,說:咱們就賭這個小姑娘。如果她也不唱我的詩,我甘願服輸,一輩子也不和你們再爭高低。但是,如果她唱我的詩,你們可要跪在地下,拜我爲師。其他兩個人都同意了。過了一會兒,這位漂亮姑娘開始唱了。她唱什麼呢?「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誰的呀?王之渙的《涼州詞》。王之渙這下可來精神了,對其他兩個人說:這下知道我的厲害了吧?三個人一起哈哈大笑。那些梨園弟子和歌伎不知道怎麼回事,就走過來問他們說,有什麼事讓你們覺得這麼可笑?王昌齡他們說,你們剛纔唱的都是我們寫的詩,我們正拿你們打賭呢!我們說過,唐朝是詩的國度,詩人到處受到追捧。
聽見王昌齡這麼說,這些藝人比今天的粉絲看見周杰倫還激動,爭相下拜,說,我們肉眼凡胎,都沒看出幾位神仙來,趕緊給我們個面子,和我們一起喝兩杯吧!結果,三個詩人都是一醉方休。這就是特別著名的「旗亭畫壁」的故事。
開朗向上的文人精神
講這個故事說明什麼問題呢?我想說明,那個時代,文人們的精神真是開朗向上,社會也真是和諧風雅。詩人賽詩,歌女唱詩,梨園弟子彈琴助興,這是何等令人神往的事啊!再看看清朝范進中舉的愚昧和瘋狂,我們能不感慨嗎?爲什麼開元盛世,文人的精神這麼活潑開朗?我想,這是因爲,那個時代給人提供比較合理的發展空間。
漢武帝時代,文人的出路多不多?不多。當時國家選拔官吏,除了從軍立功之外,就兩個主要管道,一個是任子,就是接爸爸的班;還有一個是資選,就是花錢買官。
一個文人,如果沒錢,再沒有一個好老子的話,就很難有出頭之日了。那麼,清朝的康乾盛世,文人出路多不多呢?其實也不多。當時雖然有科舉制,但是早就走上八股取士的死衚衕,嚴重壓抑人的創造力。但是玄宗時代就不一樣了,經過唐前期的發展與唐玄宗本人的大力提倡,科舉制已經初步成熟,但是又並不腐朽,考科舉也就成爲文人們最主流的上升之路。那麼,當時科舉考試考什麼呢?就考寫詩。要知道,詩的本質就是自由和激情,在這個時代成長起來的文人,能不自信,能不向上,能不風流嗎?(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