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週休一年玩遍臺灣/超夯蘭嶼飛魚祭 體驗達悟族文化
文、圖/陳雅莉、吳志學 摘自:時報出版《用週休,一年玩遍臺灣!──250 個非玩不可的快樂景點 》一書▲蘭嶼空照獅子角。每年 3 月到 6 月是蘭嶼的飛魚季,這是達悟族一年中最重要的祭典。此時來蘭嶼接受一場離島原住民文化洗禮,體驗飛魚祭、拼板舟、觀賞傳統地下屋,順便戲水看海,盡情宣泄對海洋的愛戀,是夏天最開心的旅程。
蘭嶼是座古老的火山小島,昔稱「紅頭嶼」,因形似人頭側面的紅頭巖而得名。蘭嶼沿岸被隆起的珊瑚礁所包圍,天然港灣則有八代灣、東清灣、椰油灣等。島上分爲朗島、椰油、東清、野銀、紅頭、漁人等六個部落,居民以達悟族爲主,是臺灣原住民中,唯一以農耕及漁撈爲主要維生的民族。
在蘭嶼,女性主要工作是農耕,特別是種植水芋;至於潛水、射魚、捕飛魚、上山砍柴造舟、建屋等,則是男人應具備的生活能力,尤其是捕飛魚。隨着黑潮洋流北上而來的飛魚、鬼頭刀等洄游性魚類,不僅是達悟族人重要的食物來源,更形塑出獨特的飛魚文化。▲魚乾。各部落舉辦飛魚祭的時間各不相同,主要是由各部落長老依蘭嶼曆法決定,通常會從 3 月的第一場祭典「招魚祭」開始,長達 2 個月,期間持續透過祭典祈求漁獲豐收,希望以此召喚飛魚。飛魚季過後,蘭嶼人就會立即停止捕捉飛魚。
自古以來,達悟族人將飛魚視爲上天賜予的美食,捕捉飛魚時也有許多獨特的禁忌與堅持。比方說,招魚祭僅限男性參加,女性或遊客都只能遠觀;捕捉飛魚的拼板舟及剛捕撈上岸的漁獲,嚴禁女人觸碰;飛魚必須單獨用水蒸煮,不得與其他食物一起烹調;飛魚季期間,出海時只能捕捉飛魚或鬼頭刀;曬乾的飛魚可食用至 10 月,之後未食用完的飛魚乾要立即丟棄,以免遭到惡靈報復……等。若想深入瞭解歷史悠久的飛魚文化,不妨到位於紅頭村的蘭嶼飛魚文化會館走走。▲蘭嶼傳統拼板舟。若想參加蘭嶼有名的拼板舟體驗活動,達悟族人會遵循傳統,在飛魚季結束後開放遊客體驗。拼板舟是達悟族人在海上維持生計及祭典儀式中最重要的工具,也象徵了父子工藝技術的傳承、部落家族的團結合作。
蘭嶼的拼板舟可分爲僅容 1 人至 3 人乘坐的小船,以及分成 6 人、8 人、10 人乘坐的大船。小船由 21 塊木板拼成,大船則由 27 塊木板組成,每艘拼板舟僅靠木釘、接榫、結綁及樹脂拼合而成,船身繪有紅、黑、白等三種顏色的波浪紋,以及代表船眼睛的圓形圖騰。
相傳一世紀前,蘭嶼和菲律賓巴丹島居民往來時,族人會製作約 40 人乘坐的大船,作爲交換物資、貿易往返之用,但後來彼此中斷往來,達悟族人便不再製作 10 人以上的大船了。現在的蘭嶼,僅偶爾會舉辦大船下水祭典,但也非常見的儀式活動。▲傳統地下屋聚落野銀部落。蘭嶼的另一個文化景觀,是長久以來半穴居生活下所形成的傳統地下屋。這種地下屋一半在地下、一半露出地面,抗風避暑,是達悟族老祖先因應蘭嶼氣候而累積下來的智慧。東清灣旁的野銀部落尤其能看到保存完善的地下屋,朗島部落也看得到,但這些地下屋目前都還有人居住,若非當地人帶領解說,最好避免唐突打擾。
來到蘭嶼,不妨試着放鬆心情,跟着達悟族人的腳步體驗慢活人生。早上到東清灣看日出,下午利用環島公路繞一圈,體驗原住民聚落文化及飛魚祭。若想俯瞰離島風光和海景,還可以走中橫公路到野銀部落上方,或爬上蘭嶼燈塔遠眺。也可以參加蘭嶼生態體驗營,尋找蘭嶼角鴞或珠光鳳蝶等珍奇。晚上還可以再到海邊觀星,度過一個心滿意足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