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中國市場電動車註冊量或達1000萬輛
(原標題:2030年中國市場電動車註冊量或達1000萬輛 電氣化時代盈利模式受關注)
隨着世界各地對汽車排放標準的不斷提升,電氣化正成爲汽車行業的發展大勢。但當下制約新能源汽車前進的一大阻力來自成本,不斷進行技術迭代以破除成本桎梏至關重要。
11月19日,在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獵車榜”上,普華永道思略特發佈了新技術驅動下汽車轉型升級的《汽車動力系統研究2020:如何在電氣化時代保持盈利》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預測,到2025年,傳統燃油車市場將逐漸衰退。到2030年,美國市場電動車註冊數量約140萬輛;歐盟市場電動車註冊數量約600萬輛;中國市場電動車註冊數量約1000萬輛。
“到2030年,中國將在全球電動車市場中扮演重要角色。對主機廠來說,在此過程中不僅需要對產品組合進行有效管理,還需要在產業鏈上下游進行全方位投入。”普華永道思略特中國汽車行業管理諮詢合夥人蔣逸明表示。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累計批發量約爲78萬輛,同比增速爲-6%。其中,10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量超14.4萬輛,環比增長15.9%。
在歐洲市場,新能源車市也正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公開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歐洲電動車累計銷量約爲92萬輛,同比增長115%。多家中外機構預測,今年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將超過110萬輛,相比去年翻一番。
有觀點認爲,中國、歐盟兩大電動車市場之所以“未來可期”,與各自政策支持不無關係。今年4月,我國財政部等部委聯合發佈《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通知》,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
此前,歐盟也已宣佈2030年汽車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38%,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必須符合減排目標。另外,荷蘭阿姆斯特丹將在2030年全面禁止燃油車。
《報告》提出,電動汽車在中國銷量放緩,而歐洲將成爲主要增長市場。從市場滲透率來看,接下來中國和歐盟將在電動車領域展開正面交鋒。到2035年,歐盟將成爲純電動車的主要增長市場,市場滲透率將達到67%。中國純電動車的市場滲透率爲55%,美國純電動車的市場滲透率爲14%。
“與歐美等市場相比,中國消費者對電動車的接受程度更高。隨着電動車型數量的增加,中國市場中的消費人羣有望從嚐鮮人羣逐步拓展到理性和大衆人羣。”蔣逸明表示。
此外,與純電動車相比,燃油車的滲透率將進一步下降。到2030年,中國燃油車市場滲透率將從2020年的93%下降至56%;美國燃油車市場滲透率將從2020年的93%下降至83%;歐盟燃油車市場滲透率將從2020年的89%下降至49%。
儘管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均出現反彈,但目前成本問題仍是制約該行業發展的掣肘。據《報告》分析,目前電池組佔據了純電動汽車動力系統80%的成本,從上游原材料到材料加工再到生產製造,實現價值鏈優化、降低動力系統成本勢在必行。
事實上,今年以來,動力電池企業動作頻頻。先是比亞迪正式推出並應用刀片電池,宣告磷酸鐵鋰電池的迴歸;隨後廣汽宣佈石墨烯電池取得了突破;蜂巢能源則推出可量產的無鈷電池,將續航里程提升到880公里;特斯拉則在“電池日”發佈了“續航增加16%,能量是過去的5倍,成本最高可降低56%”的代號“4680”電池,預計2022年實現大規模量產。
無論選擇哪種技術路線,各家企業的最終目的都是以更低成本製造安全可靠且能量密度更高的動力電池。《報告》認爲,隨着銷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成熟,電動汽車的成本將進一步降低。據估算,2030年,大型電動車的電池組價格將從90歐元/千瓦時下降至68歐元/千瓦時,降幅超過32.4%,其他動力系統的附加成本將降至1500歐元至3000歐元左右。
圖片來源:攝圖網
即便如此,每輛電動汽車的成本仍高出傳統燃油車約3500歐元~10000歐元,這意味着汽車製造商在向電動化轉型過程中成本的增加,從而有可能威脅到未來的利潤率和盈利能力。蔣逸明認爲,主機廠可以從提高車輛價格、降低動力系統成本方面降低成本。
有分析認爲,隨着政策紅利的逐漸消退,新能源車將迎來優勝(參數丨圖片)劣汰的轉型期,新能源車企的兼併重組步伐也將加快。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閆建來認爲,在這場轉型升級戰中,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將取得最後的勝利。
《報告》顯示,當電動車成本增加時,如果車輛價格上漲空間有限,將不能完全彌補附加成本,預計2025年左右大多數傳統汽車市場參與者將面臨嚴峻形勢。
對此,《報告》建議,車企可以從以下兩方面應對:一是降低新一代動力系統平臺的產品成本;二是重塑投資組合,優化潛在的消費者價值,並提高消費者對替代性動力系統的支付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