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藝術. 品位(二)

文/王鴻翼  近些年遊戲產業迅猛發展,成爲文化產業經濟領域不可忽視的事實現象。遊戲產業發展的現實狀況,迫使我們深入思考,遊戲是什麼?有什麼用?遊戲屬於不屬於藝術範疇?遊戲應該爲人們提供什麼樣的娛樂

(一)

老一輩學者朱光潛先生,在《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一文中,提出“藝術的雛形就是遊戲”。換言之,遊戲是藝術的雛形。因爲遊戲中含有欣賞與創造的心理活動。所剖析之實例,即使“兒童騎馬”遊戲。

欣賞和創造都是根據想象和情感,見出一種意境,造出一種形象。但是,欣賞見出的意境,必須外射出來,創造成爲具體的作品。這種外射並非易事,要有相當的天才和能力。

說“藝術的雛形是遊戲”。是因爲遊戲像藝術一樣,都是把所欣賞的意像客觀化,使其成爲一個具體的情境。都是帶有移情作用的“想當然耳”之行爲,把死板的宇宙堪稱活躍的生靈,都是現實世界外,另造一個理想世界來安慰情感。

朱先生談論的是傳統遊戲,我們討論的是現代電子遊戲。傳統遊戲與藝術的這些類似點,在現代的電子遊戲中不僅完全存在,而且是被電子遊戲進一步發揚光大。電子遊戲中所創造的意境,所營造虛擬世界,任務和場景如此逼真,與現實世界幾乎沒有差別。玩家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低移情,多方位全過程地體驗虛擬人生。如今的電子遊戲與傳統的遊戲,就所營造的意境而言,真實天壤之別,無法相比。

說“遊戲只是藝術的雛形,而不就是藝術”。就是因爲傳統遊戲與藝術還存在着重要的相異之點。藝術帶有社會性,要把意象情景傳達於天下後世,就必須有作品表達他的情思,便不得不研究所需的技巧。傳統遊戲不帶有社會性,只顧把欣賞的意象“表現”出來,只圖自己高興,不必博得旁觀者的讚賞,更不必有作品,對所有媒介也不必認真選擇,騎馬時竹帚或板凳均可,只要他自己認爲那是馬變行了。

“藝術雖伏根於優秀本能”。但是因爲藝術帶有社會性,而傳統遊戲不帶有社會性。故“藝術在遊戲前面走得很遠,另遊戲望塵莫及了。”

時代飛速發展變化。近代的微電子科技,在電腦和通訊兩個方面齊頭並進,導致了互聯網絡的產生,推動傳統的遊戲演變爲現在的電子遊戲,並已快步趕上了藝術,遊戲不但進入到藝術行列中,而且成爲當代藝術的前沿。遊戲使藝術的領域更加擴大,讓人們欣賞與創造的審美生活更爲豐富多彩。現如今遊戲與藝術的異點,早已不復存在。

(二)

欲說遊戲是藝術,遊戲已進入藝術的範疇,那要問什麼是藝術?藝術是個發展的寬泛的概念,至今沒有一個不變的被大多數人認同的定義。在此,筆者認同葉朗先生關於藝術的一些認識和觀點。回顧藝術發展史不難發現,對藝術還存在有幾點共同認識;藝術只有作爲藝術品才能存在,而藝術品一定有一個物質載體,故藝術是人工品;藝術品是藝術家依靠技能創作或生產出來的,即莊子曰,“能有所藝者,技也”;藝術品滿足人的審美觀賞之精神需求。

根據對藝術的這些認識,衡量和分析現在的遊戲:遊戲是電子軟件造成的,遊戲的物質載體是電子軟件;電子軟件依靠軟件技術包括視聽多媒體技術製作而成;電子遊戲爲滿足人們的休閒娛樂需求而研發製作。由此三點說,遊戲符合目前關於藝術的共同認識。

這似乎不夠準確和深刻,還應該從藝術的本體來考察,遊戲是不是藝術?

藝術的本體是審美意象,藝術是在受衆面前呈現一個意象世界,從而使受衆產生美感。而意象是情與景的交融、情與景的內在統一。藝術不是爲人們提供一件有使用價值的器物,也不是用命題陳述的方式向人們論述真理,而是向人們呈現一個意象世界。

玩家進入遊戲,所面對的所感受到的就是一個意象世界。一款一款的遊戲呈現在玩家面前的就是種種的意象世界。以角色扮演遊戲爲例,玩家在遊戲中扮演某個角色,以這個角色的身份,遊歷各類場景,經歷種種關卡,經受多項磨練,或打殺或經營或格鬥,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升級成長。更不要說賽車類和射擊類遊戲,在玩家面前呈現的也是一個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玩家進入遊戲親臨駕車或射擊現場,在駕車或射擊中體驗駕車和射擊的感受,帶來駕車或射擊時的愉悅。

(三)

爲了說明遊戲是藝術,還可以將遊戲與其他藝術形式做類比。

電影聲光電技術演釋文學故事。上個世紀初,當電影出現時,有些人對電影數不屬於藝術也有議論。時至今日,再沒有人不把電影作品爲藝術看待。現在的遊戲,不僅以聲光電技術演釋故事,還把原來聲光電技術的模擬信號,轉變爲電子軟件的數碼信號;況且,觀賞者不再是坐在那裡被動地觀看,並進一步發展爲玩家進入故事情節之中,扮演一個角色,在虛擬世界中體驗現實世界的酸甜苦辣和興盛衰敗;電影可稱爲廣播式傳媒,而遊戲則是互動式傳媒,傳媒的性質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目前沒有人不承認電影是藝術,也不應該不承認遊戲是藝術。已受衆羣體和銷售收入論,遊戲已經大大超過了電影,2009年的中國,僅網絡遊戲的銷售就是256億元,電影的票房纔是60億元。近幾年來,遊戲的產值一直是電影的4~5倍之多。

現在沒有人否認流行歌曲和裝飾繪畫是藝術,當下也不應該否認電子遊戲是藝術。因爲遊戲中有文學故事,有人物和場景的美工圖像,還有主題歌背景音樂,遊戲不但是藝術,而且還是門綜合的藝術等。遊戲應是適合廣大羣衆的休閒娛樂需求,新型的通俗的大衆藝術。

(四)

人生是多層面的,同時又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首先是個人的日常生活,就是每天的柴米油鹽衣食住行,即所謂的“俗物”層面。

其次是工作事業的層面。每個人爲了維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必須從事某種職業,有份工作。工作既有養家餬口之俗物的含義,又必然與人生的理想聯繫起來,爲某種事業而活着而奮鬥。事業屬於精神層面的含義。工作與事業,即使俗物的又是精神的,這可說是人生的核心。

再次是詩意的審美層面,在生活中要有些審美活動,給生活添加些詩意的內容,這是精神的。即海格爾所言,人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

天天爲了生活忙,爲了工作忙,把事業擠掉了,缺少詩意的生活,那是不好的。但也不能天天都是審美娛樂,消費別人創造的財富,而不爲社會創造財富

從另一個視角說,人生不僅有物質的需求,還有精神的需求,這樣的人生纔是完整的。

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感到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是有意思的,有味道的,有意義的。這就是精神的享受,精神的愉悅,精神的滿足,使人感到自己是真正的人。此即是席勒所說的“遊戲”,作爲審美活動的遊戲。因此席勒說:“只有當人充分是人的時候,他才遊戲;只有當人遊戲的時候,他才完全是人。”

這就是筆者爲什麼苦苦地思索,極力的尋求,並堅持認爲遊戲是藝術。當然,遊戲不是傳統的高雅藝術,而是新型的大衆藝術。遊戲給消費者提供的是精神的愉悅和滿足,給玩家提供的是精神的享受和人性的完整。藝術部應該是卑賤的低俗的。遊戲作爲藝術,應爲玩家提供有品位的娛樂,從而給玩家帶來又品位的人生。

現在的電子遊戲所屬藝術範疇,電子遊戲是藝術。要重視遊戲,從藝術的視角把遊戲規範發展。不待細言,遊戲藝術將是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重要軟實力。

作爲從業者,我們不必去計較別人怎樣看遊戲是不是藝術。而要不斷提高 藝術修養,專心做好遊戲精品。在此,我們記起了馬克思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