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漂亮的反收購戰爭,也許是育碧BUG最少的"遊戲"

本站愛玩百萬稿費活動投稿,作者 瓦克五,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2015年10月14日,維旺迪(Vivendi)集團董事長文森特·博洛雷(Vincent Bolloré)毫無預警地宣佈以1.4億歐元買下了育碧6.6%的股份。活像珍珠港事變中的美軍,作爲事件當事人,育碧上下和廣大羣衆一樣對這個消息感到非常突然。也就是以這件事作爲導火索,維旺迪與育碧之間收購與反收購戰爭正式打響了。

博洛雷之心路人皆知

說起文森特·博洛雷的大名,在法國可謂人盡皆知。生於1952年的他,是法國知名的富豪,擁有屬於自己的同名企業——博洛雷集團。2014年,博洛雷正式接任維旺迪董事長一職,並持有維旺迪14.5%的股權,爲單一最大股東

博洛雷有兩個外號,一個是“企業突襲者”,說的是他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最喜歡在別家公司裡股權投資,然而再伺機惡意收購;另一個外號是“笑面殺手”,說的是他在交際中總是笑臉迎人,滿嘴溢美之詞,但是行起事來非常鐵腕,裁起人來毫不心慈手軟。

貌似和藹可親,實爲笑面殺手

對於身家百億歐元的博洛雷而言,豪擲上億並不奇怪,不過是“灑灑水”罷了;人們疑惑的是:博洛雷究竟想幹什麼?難道是……

只一個禮拜時間人們就發現,不祥的預感應驗了:博洛雷的持股比例上升到了10%,這意味着博洛雷已經代替育碧創始人吉爾莫兄弟成爲育碧最大的股權持有者——吉爾莫兄弟手中的股份只有9%。根據法國法律,擁有超過30%的股權即可發起對上市公司的收購要約。

一切昭然若揭,業界一片譁然。雖然維旺迪和博洛雷本人未置一詞,但是大家都幾乎確定了這是維旺迪意欲吞併育碧的開始。

事實也是如此,自從2013年出售旗下動視暴雪之後,維旺迪雖然賬面上一下子多出了82億美元,卻失去了在遊戲界的一席之地。動視暴雪在獲得獨立後的迅猛發展,又讓維旺迪追悔莫及。現在,他們正想辦法在遊戲界中找回屬於自己的地盤,而同在法國、手握多個優質IP、處於穩健發展期的育碧正好是集團擴張遊戲界版圖的一枚有力棋子。

歐洲廣播一臺(Europe 1)評論員是這麼評論的:

“你要知道他是博洛雷,你就該知道他想幹嘛。他就是想坐上董事會的主席位置,然後用鐵腕手段掌控公司的一切。那就是他對漢威士(Havas,全球第六大廣告傳播集團,總部位於法國巴黎)做的事情,那就是他對維旺迪做的事情,對育碧,他也打算這麼做。”

漢威士集團前CEO阿蘭·德·普齊拉克(Alain de Pouzilhac)在電視採訪中回憶了當時被博洛雷踢走時的情形:“他先購買了8%的股權,然後是10%,再到15%。他聲稱自己不會控制集團,話音剛落數字就變成了20%,然後他又開始說:不用擔心,情況會變的。最後,他會給你來一通電話,告訴你:我要控制董事會了,你走吧……”

育碧創始人伊夫·吉爾莫(Yves Guillemot)的反對態度是旗幟鮮明的:“我們認爲維旺迪的戰略是一個錯誤。這家公司不懂如何做大我們的公司,也不懂怎麼做好我們的公司。我們認爲維旺迪不懂電子遊戲產業,會使公司發展誤入歧途。我們不想搭上一艘註定要沉的船。”

2015年11月4日,育碧發佈了2015財年的第一份半年財報,財報顯示,截至今年9月30日,育碧的收入爲2.25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25億美元大幅下跌,跌幅爲57%。在維旺迪的收購陰雲之下,這家老牌遊戲公司即將面臨有史以來的最大考驗,這個考驗也許比應付業績下滑要困難得多。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對於維旺迪來說,從事遊戲業務也許不在行,收購遊戲業務卻早已駕輕就熟。早在1998年,維旺迪便收購了雪樂山(Sierra)和暴雪(Blizzard)。2008年,維旺迪又收購了美國遊戲巨頭動視(Activision) 61.5%的股權,並將其與旗下暴雪合併,創造了全球最大的遊戲公司——“動視暴雪”。

互聯網媒體的興起,使維旺迪原先的主營業務都受到了極大的衝擊,付費電視臺Canal+和環球唱片的營收和盈利均增長緩慢;加上2008年當時尚有的電信業務SFR遭遇法國電信資費大降價的問題,現金流一度發生困難,這也是維旺迪將動視暴雪出售的主要原因。

在原有核心業務依然不見起色的情況下,維旺迪上位後重新押注遊戲產業,計劃通過其傳媒和內容等領域的多方位協同,打造一個文娛產業的航母矩陣。吃掉育碧,正是維旺迪完成企業新戰略的重要一步。

維旺迪旗下現有業務版塊

另一邊,對於被巨頭收購這件事,育碧也不是頭一回經歷了。2004年,EA同樣是一個招呼也不打就一口氣買下近20%的育碧股份,成爲了僅次於吉爾莫兄弟的第二大股東。當時的EA在業界口碑並不好(當然現在也差不多),說他們做遊戲不是爲了藝術也不是爲了創意,只是爲了錢、錢、錢。這讓重視藝術、浪漫和獨立精神的法蘭西人感覺到恐慌。

吉爾莫兄弟一方面穩住軍心,保持原本的開發步調,另一方面動用人脈相助,甚至出動了法國政府官員斡旋。

也就是在這段日子裡,育碧成功開創了自家的搖錢樹系列《刺客信條》,並快速成長爲世界第四大遊戲公司。2010年,EA悄悄將所持股份拋售,被惡意收購的威脅得以解除。

早年擊退EA鹹豬手的育碧,已經提升了對惡意收購的經驗值

沒想到五年之後,相似的劇本又一次上演。育碧汲取從上一次事件中獲得的寶貴經驗,儘量不讓外界的紛擾影響到公司的正常運作,繼續專注於遊戲事業,並將其作爲最好的防禦方式

維旺迪之後的一系列表態溫情脈脈,但仍然像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我們不會對育碧公司進行公開收購,也不會掌控公司控制權,希望和育碧建立卓有成效的合作關係。”“慢慢收購股份只是從戰略角度與育碧合作的一種方式,我們將根據市場行情變化繼續增持育碧公司的股份。”“我們將提供對育碧的全方位支持和投入。”

這隻能讓育碧愈發地警惕。如果說曾經的EA頂多是聲名不佳,那麼維旺迪的名聲則是惡名昭彰了。

“沉悶”的週年慶典

2016年是育碧成立三十週年,但籠罩在收購陰翳之下的育碧上下實在沒法發自內心地開心起來。

2016年6月14日,美國洛杉磯市區的奧芬大劇院。育碧的E3 2016展前發表會在這裡舉行。展會上帶來了育碧即將推出新作品的預告片、實機遊玩展示以及演說,《舞力全開2017》、《幽靈行動:荒野》、《榮耀戰魂》、《南方公園:完整破碎》等一批遊戲先後亮相。

會末,伊夫攜育碧的員工們一起登臺,用法腔法調的英語向玩家致謝:“這只是一個開始,希望這些遊戲在今後的日子長伴你們,帶給你們更多。”然後他向員工緻謝,感謝所有的員工帶來的創造力和激情。

全員站臺感謝致辭,令人想起當年盛大遊戲那場告別演出

這是一個極有深意的催淚時刻。但是很多人並不知情,只把它作爲稀鬆平常的一次謝幕。由於整個會議流程持續了2個小時,期間又沒有特別“炸裂”的重磅遊戲公佈,不少觀衆甚至將其形容爲一場“沉悶”的發佈會。如果他們知道再過幾個月,伊夫很有可能再也不是育碧的CEO、這有可能是育碧最後一次作爲獨立遊戲廠商出席E3,那麼他們就絕不會輕易地用負面詞語來描述這次聚會。

在這之前的一個月,維旺迪席捲了手遊公司Gameloft的股份,宣佈已獲的公司的實際掌控權,Gameloft的高層集體辭職。博洛雷把他的手下安排進了Gameloft的董事會,這些董事會成員都是維旺迪的高管,沒有一個是遊戲產業的老兵。

管理層大換血,加上未來的不確定性,讓Gameloft的員工人心惶惶,人才大幅流失。這彷彿預示着育碧一旦被收購,也會迎來相同的劇情。

難兄難弟

Gameloft與育碧曾經是兄弟公司,Gameloft董事會主席兼CEO米歇爾·吉爾莫(Michel Guillemot)就是吉爾莫兄弟中的一員。雖然分了家,但雙方業務關聯性很強,Gameloft當時主要業務就是將育碧的大作手遊化。在維旺迪全面接管Gameloft之後,兩家公司今後的合作就變得很難說了。

維旺迪很清楚,收購Gameloft對於構建自己的遊戲臂膀,無論從產品實力還是市場份額角度看,都是遠遠不夠的。因此2016年3月,維旺迪持有的育碧股份就達到了15.7%,5月份達到了17.7%,6月份達到了20.1%……到了2016年底,維旺迪已經擁有了育碧25%的股份和近23%的投票權。2016年3月,維旺迪增持育碧的股份至15%。如果不是育碧9月向法國投行BPI回購了3.2% 的股份,形勢可能會更危險。

看來這已經是維旺迪對育碧動手的倒計時了——對於財大氣粗的維旺迪而言,再收購育碧5%的股份似乎並非難事。

事實上,維旺迪並沒有看上去那麼闊綽,收購育碧遠沒有收購Gameloft那麼簡單:相比Gameloft約7億歐元的估值,育碧目前市值超過30億歐元,盤子更大;而且比起管理不善、頹勢明顯的Gameloft而言,育碧的業績更加穩定,股價下跌的概率不大。而維旺迪似乎也沒有太多的活錢可以運作——爲了快速收購Gameloft,他們不惜用手裡剩餘的暴雪股票套現了11億美元。

從左至右:Gameloft前CEO米歇爾·吉爾莫、維旺迪CEO文森特·博洛雷、育碧CEO伊夫·吉爾莫

有人疑惑:明知道“硬上”會導致Gameloft管理層集體離職、人才流失、運營效率降低、品牌價值下降,還要不惜一切去收購,難道這就是博洛雷的作風?在業界看來,維旺迪不顧Gameloft經營慘淡大肆買入,並不是真心想進軍手遊市場,而是通過消除這道“屏障”,或者應該說將其作爲籌碼來進一步完成育碧的收購大計,也就是說,Gameloft被收購之後做得好與不好,維旺迪根本就不在乎。

爲了不讓維旺迪得逞,育碧自己也是豁出去了。公司CEO伊夫每逢採訪必定會狂懟博洛雷,表明反對收購的立場,彰顯“獨立精神”的可貴——這對於一個堂堂國際知名企業的老總來說,也不是個常見的事情。“遊戲產業最需要的就是創意、靈活決策和冒險精神。目前的育碧之所以能夠很快地對市場變化做出反應,就是得益於獨立的運營模式,不受任何大集團的控制。維旺迪根本不懂遊戲,如果控制權落入維旺迪手中,那麼育碧的獨立精神就不復存在。”這樣的宣傳也的確起到了一定效果,輿論紛紛導向育碧這一邊。考慮到被維旺迪買下的育碧不一定能保持好業績,股東們可能會謹慎觀望。

而一直在嘲笑育碧遊戲bug多和土豆服務器的玩家們,也紛紛在這個時候回過神來。如果維旺迪收購了育碧,不懂遊戲的管理層一定會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榨乾育碧最後一滴品牌價值,直接將育碧帶向滅亡,那麼玩家們恐怕連“黑”育碧遊戲的機會都沒有了。沒有新遊戲可玩,也沒有槽點可吐,那人生還有什麼樂趣?覺醒的玩家們發起簽名活動,聲援育碧,堅決抵制維望迪的惡意收購。

玩家們紛紛轉變立場,爲土豆廠站臺打Call:“WE LOVE UBISOFT!”

打響反擊戰

面對磨刀霍霍的維旺迪,育碧不打算做待宰的羔羊。高層們四處奔走,與倫敦有實力的投資機構進行會面,與加拿大魁北克省省長接觸,只希望在2016年9月30日的股東大會召開之前,讓己方陣營所佔的股份達到50% 以上,擊敗維旺迪的陰謀。年度股東大會上,而維旺迪勢必將會在會上力保他們的董事會席位。育碧要想保住公司的自主權,就必須贏下這場戰役。

在這個節骨眼上,育碧收購了知名手遊廠牌Ketchapp(代表作《2048》)。在別人眼裡看來,這時的育碧更應該珍惜手頭上資金來應對維旺迪的進攻,然而育碧有自己的盤算:收購Ketchapp,一方面可以在Gameloft被收購之後填補公司手遊方面的空缺,另一方面可以給主要投資者傳遞一個信號,那就是育碧還是有足夠的資金和精力去發展其他業務的,這對於提振投資者信心,穩定其手中的籌碼而不被維旺迪奪走起到了積極作用。

Ketchapp出品的手遊《歡樂跳瓶》(Bottle Flip)

Ketchapp在手遊界口碑不佳,其不斷山寨其他遊戲的做法爲人們所詬病,但是其優秀的盈利和推廣能力有目共睹。對此育碧當然看在眼裡,但育碧似乎並不覺得這樣的行爲可恥,相反很希望能夠在山寨遊戲市場中分一杯羹。當然育碧可不想親自動手做這些事情,收購Ketchapp就成了一件水到渠成之事。

最終在股東大會上,伊夫成功獲得了65%的支持率獲得連任,維旺迪公司在這一次的股東大會上沒有獲得任何的席位,收購育碧的計劃也就暫時宣佈破產。

三年拉鋸戰打贏了,開心!

白熱化的攻防戰

在博洛雷的領導下,維旺迪在2016年一整年所做的事情就是翻手爲雲覆手爲雨地大肆收購——在博洛雷看來,擴張是讓業績持續增長的有效方法之一。事與願違的是,在一次次吞併之後,維旺迪的股價仍然下降了3%,這讓股東們對博洛雷的能力產生了質疑。因此,維旺迪2017年的計劃變得更有侵略性,調快了收購的腳步。博洛雷尤其希望加大在廣告和電子遊戲行業的收購力度,在年內完成對廣告公司漢威士和遊戲發行商育碧的收購,希望通過這樣的舉措減輕投資者對公司戰略、業績和低迷股價的焦慮。

儘管維旺迪一再強調自己無意進行惡意收購,但其決心已十分明顯。面對博洛雷志在必得的決心,很多媒體是這麼寫的,“育碧在年底可能再次面臨被惡意收購的命運。”

育碧則以增長的業績和兩次股票回購抵抗維旺迪的惡意收購。2017年中,育碧公佈年度財報,財報顯示公司上財年的營業收入和利潤雙雙創歷史新高,正式成爲世界第一的遊戲發行商;資本市場的表現也非常亮眼,股價頻頻攀升,達到歷史最高點。然而漂亮的數字對於抵禦收購還是不足夠的,育碧必須要與維旺迪在資本市場上進行硬碰硬的博弈和較量——畢竟此時,維旺迪已經持有育碧27.3%的股份,獲得驕人業績的育碧仍然危如累卵。

與維旺迪不斷下挫的股價相反,育碧的股價一路飆升

9月,育碧耗資1.125億歐元從商業夥伴手中回購了200萬股自家的股票;10月,育碧又宣佈與“投資服務提供商”達成協議,在年底前回購400萬股股票。吉爾莫家族的股權和投票權的增加,令維旺迪收購成本急劇提升,讓“30%計劃”變得更加難以實現。有分析人士測算後指出,如果按照這樣的情況,維旺迪需要爲育碧控股的股權支付最少30%的溢價,收購育碧預計將耗資60億歐元。這對於現金流越來越吃緊的的維旺迪來說,是一筆壓力不小的開銷。

到了第四季度,維旺迪似乎已經意識到自己離勝利越來越遠,萌生了知難而退的意向。Gameloft的新任董事長兼CEO胡塞爾(Stéphane Roussel)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及了關於育碧收購的一些內容。他指出維旺迪想要在電子遊戲產業中擁有更大的影響力,而收購接管育碧是最自然的解決方案。但是在話語間,他透露出維旺迪正談論其他項目,包括在中國尋找項目。他表示,如果維旺迪開始尋找另一個花費可能只有10多億歐元的收購項目,有可能會放棄對育碧的收購報價。

塵埃落定,新的開始

沒人知道育碧是什麼時候和騰訊牽上線的。當人們聽到騰訊入股育碧的時候,大多數國人的感覺是意外——這個聽起來距離我們有點遙遠的故事竟然就這樣加入了“中國元素”。

2018年3月21日,育碧官方正式宣佈,已經購回維旺迪全部持有的27.3%的股份,維旺迪承諾在5年內將不再購買任何育碧股票(當然育碧仍然保持着警惕)。

同時,育碧將與騰訊成爲戰略合作伙伴,騰訊入股育碧5%的股份,騰訊承諾不轉讓也不增加在育碧的股權。伊夫在感謝之餘,表示今年會和騰訊進行進一步合作,並準備“在接下來幾年內將更多育碧遊戲帶入中國”。

可是,騰訊也相當喜歡收購這種方式…

這場曠日持久的攻堅戰似乎就此告一段落,事情的結果在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在育碧看來,騰訊不僅能幫助自己擺脫被維旺迪收購的危機,還能順勢獲得一個非常好的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渠道;在騰訊看來,育碧是比曾經收購過股份的Supercell、Riot、Epic更爲重磅的合作伙伴,將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品牌在國際國內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在目前看來,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21日,伊夫·吉爾莫在社交網站上發佈自己與員工的大合照,興奮地表示:We did it!(我們做到了!)

雖然維旺迪失敗了,但我們還是要感謝它。如果沒有維旺迪的襯托,育碧也許仍然陷在玩家們或善意或惡意的嘲諷中,而不會成爲現在玩家口中的“創新先鋒”。回望育碧這幾年來所取得的成就,似乎還有一句雞湯可以告慰這家企業:你所受的所有苦難,都是在讓你成爲更好的人。

維旺迪VS育碧的收購戰爭,也許會成爲日後財經教科書上的經典案例:資本市場如同戰場,身處其中的上市公司均有被收購的風險,尤其對像育碧這樣股權結構較爲分散、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偏低的上市公司更是如此。建立反收購的自我保護意識,設計並構建一套有效的反收購措施,是上市公司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禍兮,福之所倚。”誰又能說這場風波的終結不會是育碧大施拳腳的新開始呢?

BUG以外,萬物皆虛!除了收購,萬事皆允!

招募野生寫手!尋找遊戲達人!快來參加愛玩百萬稿費活動吧

遊戲專欄投稿信箱:otaku@vip.163.com

歡迎關注愛玩APP【精選】板塊,更多精彩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