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首道防線 護航高質量發展
精測變幻風雲,服務國計民生。這組數據與我們的工作生活密切相關:全省氣象預警信息公衆覆蓋率達到94%,大氣環境預報時效延長到30天,城市熱島監測精細到10米級,臨近預報、短時預報、中短期預報分別實現10分鐘、3小時、6小時滾動發佈……
昨日,省政府與中國氣象局召開省部合作第四次聯席會議,共同謀劃江蘇“十四五”氣象事業發展。早在2011年8月,省政府就與中國氣象局簽署了共同推進江蘇氣象現代化建設合作備忘錄。上下聯動、協同發力,江蘇氣象服務保障能力明顯提升,氣象現代化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今夏,江蘇經歷了嚴峻複雜的汛情――
梅雨期超長,達43天,爲歷史第二長;降雨超多,全省面均降雨量達582毫米,爲常年兩倍;江湖水位齊漲,太湖、長江、淮河、沂沭河洪水接踵而至,多項數據創歷史新高。汛情程度之重、覆蓋範圍之廣,歷史罕見。
“防在未發之前、抗在第一時間、救在關鍵環節,必須下好‘先手棋’,精準判斷天氣變化趨勢及其致災影響。”省氣象局黨組書記翟武全介紹,氣象部門主動靠前服務,作出中長期和短期預測預報預警,先後發佈各類服務專報400餘期、預警信號3840條,爲科學決策指揮、精準調度、有效應對提供有力支撐。
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是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氣象部門始終把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作爲頭等大事,做深做實“精密監測、精準預報、精細服務”這篇大文章。
氣象綜合觀測網的“江蘇經緯”越織越密,從分鐘到月的無縫隙精細化預報鍊形成,雲、霧、露等10類天氣現象信息實現5分鐘更新,“地空天”立體生態氣象觀測體系佈局進一步完善……目前,我省突發災害性天氣預警時間提前量爲39分鐘,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91.56%、暴雨預報準確率67.5%,短期氣候預測準確率79.3%,比“十三五”初分別提高2.01、1.5、3.9個百分點,達到“十三五”目標值。全省因氣象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佔GDP比率5年下降71%,目前爲萬分之五點三,減損率位居全國各省(區、市)前列。
強化科技引領 奮力“跑”在災害前面
龍捲風預報預警一直是世界難題,江蘇氣象部門迎難而上――
今年6月12日14時左右,高郵城南新區3個村遭受疑似龍捲風襲擊。當天13時14分,在省氣象臺指導下,高郵市氣象局發佈暴雨黃色預警信號,提醒注意強降水和與之相伴的龍捲風、8-10級雷雨大風和雷暴天氣;提醒高郵、金湖、盱眙等地注意防範大風、冰雹、龍捲風等強對流天氣。
“這是一次精準預報,長達46分鐘的龍捲風預警提前量,爲當地防禦災害贏得寶貴時間。”省氣象局科技與預報處處長呂軍介紹,隨着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增多,大氣環流複雜變化,又加大了天氣氣候預報預測難度。
創新是制勝之道。在省部合作機制下,中國氣象局與省政府、南京市政府共建南京氣象科技創新研究院。省氣象局聯合在寧氣象院校,成立南京大氣科學聯合研究中心,70%以上成果得到轉化應用。
城市安全運行、鄉村振興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氣象服務拓展到各行業領域。江蘇交通氣象預警是全國試點,推廣應用至今,全省未發生一例因氣象致災的高速公路重大交通事故。“結合我省交通運輸、經濟發展等特點,氣象部門開展濃霧災害致災機理、道面狀況氣象致災機理、交通氣象災害風險預警評估等科研項目,爲交通出行提供全程跟蹤預報預警服務。”省氣象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端陽介紹。
近5年,江蘇省氣象局承擔的國家重點專項課題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量均處於全國省(區、市)氣象局前列。面向“十四五”,我省將聚焦科技前沿、對標世界先進,圍繞高影響天氣預報、氣象探測新技術、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氣象應用等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建設智慧氣象。
樹立更高標杆 推動氣象事業繼續走在前列
聯席會議上,大家深入研討,共同描繪未來5年江蘇氣象事業發展藍圖――
到2025年,建成系統完備、開放融合、協同創新、業態新型、高質普惠的氣象現代化體系,全省氣象監測、預報預警、公共服務、科技貢獻、人才支撐和政策保障水平等全面走在全國前列。
到2035年,全面建成氣象防災減災示範區、美麗中國氣象服務樣板區、氣象科技創新引領區、氣象裝備製造和信息服務產業集聚區,成爲新時代中國氣象現代化發展的生動典範。
大力提升生態氣象業務水平,服務美麗江蘇建設,是“十四五”氣象事業發展的重點。“聚焦江河湖海等區域,完善生態氣象監測體系,深化全域生態氣象服務,加強大氣污染‘雙控雙減’氣象保障,開展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實施生態型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省氣象局觀測處處長李崇志介紹。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深度推進,拓展了我省氣象事業發展格局。按照規劃,將對接長三角氣象協同觀測“一張網”,建設長江、沿海江蘇段主要港口和航道測霧測風雷達,實施公路交通氣象監測站網智能化改造;對接長三角氣象信息資源共享“一朵雲”,建設江蘇雲平臺;對接長三角一體化氣象網格預報平臺和聯合服務平臺,建設江蘇區域超高分辨率數值預報產品釋用系統。我省將牽頭建設長三角一體化氣象科技開放創新平臺和長三角一體化交通、能源氣象服務中心,更好服務國家戰略。
“一年四季不放鬆,每個天氣過程不放過。”省氣象局局長於波表示,隨着廣大羣衆對氣象的需求從“避害”爲主轉向“避害”“趨利”並重,將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乘勢而上推動江蘇氣象現代化建設繼續走在前列。(本報記者 王夢然 黃偉 本報通訊員 曹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