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母來南海也沒用 陸媒諷:能施壓的工具也不多了
▲美國海軍3日證實,「史坦尼斯號」(USS John C.Stennis )航空母艦戰鬥羣已在1日抵達南海。(圖/翻攝自Navy Times,下同。)
大陸官媒《環球時報》5日發表社評指出,美國海軍部署在西太平洋的「史坦尼斯號」(USS John C.Stennis )航母來南海巡邏「也沒用」,因爲「在大國之間,航母的真實軍事價值不斷被打折扣,它的政治符號意義反而比較突出」,當航母被搬出來後,美國「能夠在南海施壓中國的工具也差不多」。
這篇標題爲「航母來也沒用,南海非美霸權之地」的社評指出,去年10月美軍驅逐艦「拉森號」闖中國島礁附近海域相比,這次的「史坦尼斯號」航母羣更具有威脅性,但是「大國發展航母源於軍事、政治的綜合需求,它代表了既方便施展、又容易被戳穿的威嚴。」文末還提到,美國接下來能做的大概就是找些「嘍囉」進行「聯合巡航」,但這一切很難給美國在南海的霸權蓋上合法有效的印戳,而中國不僅會抵制這一霸權,「我們對付美軍事幹預南海的能力也將繼續增長」。
中國3日在北京召開兩會,美國海軍在當天證實,2月起部署在西太平洋的「史坦尼斯號」(USS John C.Stennis )航空母艦戰鬥羣已在1日抵達南海,執行例行巡邏任務,伴隨的包括巡洋艦「莫比灣號」(USS Mobile Bay)和「安提坦號」(USS Antietam)、驅逐艦「史托克代爾號」(USS Stockdale)和「鍾雲號」(USS Chung-Hoon)。美國軍方的這項大動作,被認爲是對中國施壓,也是重返亞太的重要指標之一。
▼美國柯蒂斯·威爾伯號驅逐艦。(圖/翻攝自Navy Times)
以下爲環球時報社評全文:
美國第七艦隊所屬「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及戰鬥羣1日抵達南海,開始在西太平洋爲期7個月的武力示威。它還將前往朝鮮半島附近。這是近來美國在南海地區最具規模的軍力集結,顯然是要鼓舞美地區盟友和夥伴,向中國施加壓力。
美一直批評中國在將南海「軍事化」,現在它的航母艦隊也開過來了,向整個地區大秀肌肉,創造了南海的頂級軍事化範例,虧華盛頓還有臉把「軍事化」的帽子往中方頭上扣。
與「拉森」號等美艦單獨闖中國島礁附近海域相比,「斯坦尼斯」號戰鬥羣釋放的威懾力不可同日而語。中美在南海的博弈看來會摻入更多軍事元素,中國人對此恐怕應坦然面對。
航母是美國海上霸權的象徵,但它對小國的心理影響更加顯著。在大國之間,航母的真實軍事價值不斷被打折扣,它的政治符號意義更爲突出。美派航母來南海更多展示的是它的對華強硬態度,顯示它要對抗中國的南海政策,而非它要達到某個具體軍事目標。
「斯坦尼斯」號給美相對弱小盟友帶來的鼓舞將遠大於它向中國施壓的效果。它會進一步刺激區域內的紛爭,或使菲律賓等更加有恃無恐,這大概是問題較現實的一面。
倒退一二十年,解放軍對付航母或許還欠把握,但是今天就不同了。中國的東風-21D等導彈系統被普遍認爲是航母「剋星」或「殺手」,雖然航母與「殺手」導彈從未實戰對抗,但航母對中國這樣大國的威懾力與東風-21D對航母的威懾力相比,後者的可信度更加嚴肅。
總之,航母對製造聲勢來說不可或缺,它的戰鬥力也是真實的,但到了它們被投入到大國之間實際軍事對抗的時候,它們就會從主導者變成「小角色」,弄不好還可能成爲海面上的「活靶子」。冷戰時期蘇聯不願意發展航母,就有這方面的原因。在進入21世紀的今天,航母被用於大國之間的相互恐嚇就更加可笑了。
大國發展航母源於軍事、政治的綜合需求,它代表了既方便施展、又容易被戳穿的威嚴。關鍵看張揚這種威嚴的時間和地點是否準確。
美航母來南海,除了加強中國人對美國不懷好意的認識,不會有別的作用。中國人將更加相信中美博弈的長期性和嚴峻性。在中美之間有時是不好講道理的,中國需要不斷增加力量,逐漸修正中美對話的基礎。
按說美方所宣稱的維護國際法治、地區穩定和航行自由也都是中國所主張的,中美在南海不應有矛盾了。然而美方的挑釁如此真實,說明它那些冠冕堂皇的說辭都是蒙人的。美國要的就是它在南海上的霸權,壓制中國的影響力,中美博弈不可避免。
「斯坦尼斯」號航母來南海上敲鑼打鼓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它提供了中國在島礁上部署更多武器系統全世界都一目瞭然的理由。有這艘美航母帶着重艦來南海上「耍」,中國向島礁增添多少軍事元素都不爲過。美航母讓人看到了什麼纔是真正的「軍事化」,中國部署些紅旗9導彈,建幾個雷達站,真是差遠了。
把航母也搬出來,美國在南海能夠施壓中國的工具用得差不多了。它接下來還能做的大概也就是拼湊若干嘍囉的「聯合巡航」了。但這一切很難給美國在南海的霸權蓋上合法有效的印戳。中國不僅會抵制這一霸權,我們對付美軍事幹預南海的能力也將繼續增長。這個進程或快或慢些,但它的方向註定是美在南海軍事影響力的逐漸衰落。
▼中國近日在南海實施軍事演習,完全不理會美方。(圖/翻攝自中國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