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院士:科技自立自強須增強原始創新能力
“實踐反覆告訴我們,國際先進技術、關鍵技術越來越難以獲得,必須把創新主動權、發展權和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的手中。”12月28日,在2020網絡安全標準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呼籲注重基礎研究,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創新一般可分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這三類。我國網信領域的創新大多屬於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還缺乏原始創新。“隨着我國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外部環境的不穩定性和多變性,我們應當將創新重點更多地轉移到原始創新上來。”倪光南說。
他表示,過去我國操作系統等許多軟件主要依託開源軟件,這是完全正確和卓有成效的,然而,依託開源不等於可以忽視原始創新。
爲了真正掌握核心技術,中國的軟件工作者應當從開源的使用者成長爲參與者,再發展到貢獻者,而且只有做出更多的原始創新,才能在開源社區裡增大話語權。“實踐表明,如果話語權掌握在競爭對手手中,即使是使用開源軟件,在某些情況下仍有可能被‘卡脖子’。”倪光南強調。
許多場景並沒有開源軟件可用。這種情況下,原始創新就顯得更爲重要。目前在軟件領域,我國已經有一些比較成熟的面向物聯網或工控領域的操作系統。這些操作系統主要基於自有代碼而非利用開源代碼,這些自有代碼有的也在採取開源模式成爲開源軟件,隨着我國科技人員和企業對開源社區的參與和投入不斷加大,也將擁有越來越大的話語權甚至主導權。
在信息技術領域,衆多技術往往構成一個體系,並有生態系統的支撐。“事實上,技術體系的作用遠大於單項技術、產品、服務等的作用。”倪光南說,目前不少信息技術體系還被國外壟斷,要打破壟斷不能只依靠發展單個硬件或軟件,而是要依靠發展相應的“中國體系”。
“因此,我們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加大中國體系建設力度。”倪光南說。
國產信息技術體系的發展一般要經歷不可用、可用和好用三個階段。“因此必須強調市場化引導,用市場帶動國產信息技術的發展,使這些剛開始不可用的技術能夠在應用中不斷改進,進而建立和完善生態系統。”倪光南說。
經過這些年的努力,目前國產軟硬件大多已達到可用狀態,並正在向好用發展。同時,在一些重要領域的信息化工作中,我國已經形成了包括自主可控測評、質量測評和安全測評在內的多維度測評體系。今後這一評價體系將會不斷髮展和完善,覆蓋更多的軟硬件產品和服務領域,增強網絡安全,從而爲新基建保駕護航。(記者 陸成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