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到世界前列 走到羣衆身邊

中國田徑隊在2016年裡約奧運會創奧運最佳戰績、在2019年多哈世錦賽創26年來世錦賽最佳戰績、過去5年兩人打破世界紀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同樣蓬勃開展,2016年至2019年間,全國馬拉松規模賽事數量由993場增加至1828場,參與人次從280萬增長到712萬,全國超5000所小學舉辦少兒趣味田徑運動會,田徑運動正在不斷走進社區、走近大衆

12月2日落幕的中國田徑協會第九屆代表大會五次會議,梳理了中國田徑過去5年間的發展,也讓人們對中國田徑的未來有了更多期待。會議期間審議通過的《中國田徑協會2020年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工作報告)提到,中國田徑要建立高質量發展格局,綜合競爭力要位於世界前列,爲建設體育強國貢獻力量。若要實現這個目標,還需要繼續通過協會改革積聚力量。

全面提升項目競技實力

提升綜合國際競爭力,在奧運會、世錦賽等世界大賽中創造佳績,是中國田徑的重要任務。工作報告中提出,在接下來的5年中,中國田徑要全面提升項目競技實力。

打好東京奧運會被排在了中國田協明年4項重點工作的首位。截至12月1日,中國田徑共有18個小項的91名運動員達到奧運會參賽標準,另有5個小項可通過積分排名獲得奧運會參賽資格,總計在23個小項上獲得了54個參賽席位。12月6日上午,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女子10000米季軍德順澳門馬拉松賽上奪得冠軍,成績爲2小時28分43秒,達到了東京奧運會的參賽標準。

東京奧運會的參賽標準是近幾屆奧運會中要求最高的一屆,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田徑賽程安排,極大影響了備戰達標工作。今年上半年,中國田徑隊在海外訓練的16支隊伍共114人全部安全撤回。在此情況下,如今已有90餘名選手達標着實不易。

“過去我們的田徑項目比較落後,上世紀90年代能夠達到奧運標準的只有20多個,沒有形成團隊效應。”在中國田協主席段世傑看來,如今的局面較以前有了長足的進步,希望選手們在奧運賽場上的表現更加成熟。

項目推廣助力全民健身

從2016年到2019年,全國馬拉松賽事增長800餘場。今年以來,線下馬拉松賽事一度按下“暫停鍵”,在此情況下,中國田協出臺了《關於開展線上馬拉松等跑步活動的指導意見》,截至10月初,全國各地組織線上跑步及居家健身活動368場,線上參與超過5200萬人次。

馬拉松賽事的快速發展,折射出全民健身運動中田徑項目的繁榮。不過,從工作報告可以看出,相比馬拉松項目,越野跑、徒步等健身項目發展還不夠充分,羣衆參與田徑項目的需求還有待更高質量的滿足。

未來,開創田徑項目全民健身的新局面,還需要找到除馬拉松外新的“增長極”。短跑、跳躍等場地內項目具備極大潛力。近幾年,已有一些面向大衆的場地內田徑賽事開展得不錯,上個月結束的第四屆陝西田徑公開賽便已“打出名氣”,吸引了很多田徑愛好者報名參賽。

馬拉松報名的“一票難求”對大衆賽事提出更多的要求,工作報告中也提出,將積極打造面向社會的田徑大衆賽事羣,滿足大衆多元健身需求。

協會改革匯聚各方力量

“經常參加田徑運動的人數在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中佔比達50%”“高校、地方及社會力量成爲培養運動員的主陣地”“田徑產業規模在體育產業力爭佔比8%”……工作報告中的這些遠景目標,需要社會、市場、學校等各方的共同參與,才能最終實現。這便離不開實體化改革後的協會來“穿針引線”。

2019年年底,中國田徑協會實體化改革落地實施,組建了首屆執委會和15個專項委員會,協會日常辦事機構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實現分離。首屆執委會成員包括了體育部門、產業、法律、媒體等各方面的代表,“協會改革後,我們的委員組成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集中各行各業的資源能力發展田徑。”段世傑說。

中國田協實體化改革的落地實施,也使得一系列工作能夠步入正軌。9月10日,中國田協與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達成合作協議,將共同搭建田徑青少年競賽平臺、制定青少年田徑業餘鍛鍊達標標準等。與此同時,社會田徑俱樂部的註冊工作也在進行之中,俱樂部選手參加全國賽事指日可待。

“協會的責任就是追求卓越,以此來影響大衆的廣泛參與,從而助推產業發展、文化繁榮。”段世傑說,“通過協會改革帶動田徑項目全面發展,這是必由之路。”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08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