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成詐團洗錢最愛 業者盼數位部立法納管
去年12月間刑事局破獲北臺灣最大洗錢水房,主嫌專門利用加密虛擬貨幣替各大黑幫洗錢,粗估經手金額逾億元。(圖/報系資料照)
新型金融投資產業加密虛擬貨幣席捲全球,臺灣第5家以法幣就能購買的虛擬幣交易所10月中旬上線,幣圈傳出該交易所彭姓女董座「她爸是將軍」才能穩坐大位開設交易所,強硬後臺受到矚目。
據瞭解,詐騙集團近來多以虛幣洗錢,警方也將虛幣當成打詐重點之一,加上臺灣針對虛幣尚未有通盤法律管理,因此虛幣交易仍存有不小風險,民衆必須提高警覺。
雖然金管會去年祭出「虛擬通貨平臺及交易業務事業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辦法」,但只管單項「洗錢」業務,其餘的交易安全並不在管制之列。專家提醒民衆,交易所雖有提出法遵聲明給金管會,這並不代表政府已認可該公司提供的是「安全投資」,民衆投資還是得停、看、聽爲上策。
警方這個月初破獲臺灣首宗比特幣自動櫃員機(BTM)洗錢案,BTM 業者莊姓業者協助詐騙集團騙取民衆現金,以換匯購買比特幣,導致6名女性受害、財損逾421萬元。
警方調查,莊男去年引進10臺BTM,分別放置在臺北、桃園、臺南、高雄等地,這些機臺營業一年多的時間,約創造出3億元金流,不過莊男未依法向金管會提出法遵聲明,甚至加入詐騙集團羣組,明目張膽地推播其公司提供BTM 洗錢服務,協助將贓款轉換爲加密貨幣,公然將BTM變相當成詐團活動水房,最後莊男被依《洗錢罪》送辦。
2021年12月間,刑事局宣佈破獲北臺灣最大水房,主嫌翁姓男子利用虛擬貨幣幫國內各大黑幫洗錢,現場查扣2萬多顆泰達幣、市值約70萬元,SOL幣29萬顆、市值約14萬元以及現金129萬元。
加密虛擬貨幣跨境流通加上電子錢包使用者身分隱密,往往難以追查,警方特意在BTM機臺旁以立牌加強宣導防詐。(圖/警方提供)
經查,詐團都常以假投資誆騙被害人,再將騙來的贓款拿去購買虛擬貨幣後打到私人電子錢包,接着再轉到交易平臺或找買家進行交易變現,以此進行洗錢,最後再上繳回詐騙集團。翁男每次洗錢抽取其中的16%作爲酬勞,光是2周經手洗錢金額破千萬元,粗估總金額高達上億元。
也因爲不法集團應用科技金融處理金流,警方將加密虛擬貨幣視爲打詐重點之一,不過目前政府尚未有通盤的相應法規管理,今年8月27日甫成立的中華民國數位發展部爲網路主管機關,未來針對這種新興網路科技將可能由該新單位針對加密貨幣研擬出管理辦法。對此,一名虛擬貨幣交易所業者表示,希望政府趕快催生出完整法規,讓他們瞭解「紅線在哪裡」,現在業者僅提供一份法遵聲明給金管會,其他交易範圍合法與否全不清楚,就怕踏錯一步遭政府開鍘。
加密虛擬貨幣專家林小姐指出,虛擬貨幣風潮吹起,想投資的民衆最好選擇非境外交易所,免得出事找不到人;虛擬貨幣交易所納入監管交易、提出法遵聲明並非表示政府掛保證且保障民衆「安全交易」,投資本就有風險,建議下手前最好停、看、聽。
資深刑事王姓警官表示,迄今國內已經發生6千件以上的詐騙事件都與虛擬貨幣有關,許多錢莊、地下匯兌紛紛轉型洗白,甚至淪爲黑幫金庫,他對於國內非法金流日益氾濫相當憂心。
他認爲,雖然虛擬貨幣在網路上可不受各國監管流通,但要換成各國的法定貨幣仍須經過交易所,如無主管機關負責加密貨幣相關規範,包括交易所比照銀行規模、交易費用管理、風險帳戶管理及積極反詐騙措施等,現階段僅由金管會單一在「反洗錢」上要求配合身分驗證或銀行端金流合作,如同高速公路沒有高公局負責車流塞車管理,僅讓警察開罰單,政策明顯是頭重腳輕。
今年8月間數位科技發展部正式揭牌成立,據瞭解未來將研擬出一套完整的虛擬貨幣管理辦法。(圖/方萬民攝)
更多 CTWANT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