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學童化身小小農夫 在最貴黃金稻田插秧
臺中市惠文國小、惠來國小的學童捲起褲管,下田來插秧。(盧金足攝)
都市叢林出現綠油油的秧苗稻田,惠文國小、惠來國小的小朋友,走出教室到田裡上一堂食農教育課程。(盧金足攝)
聯聚將在稻田中央兩個貨櫃屋空間,規畫稻米相關的微型展覽,談討人、植物與土地的共生關係。(盧金足攝)
臺中市西屯區惠文國小、惠來國小,兩百多名學童30日化身小小農夫,在高樓大廈林立的新市政中心捲起褲管下田插秧體驗春耕樂趣,小朋友戴斗笠下田插秧,青年農夫教導插秧撇步,今日種的越光米七月可收成,因應缺水時期,引用工地的地下水灌溉,收割後預計可獲兩百公斤白米,將分送給插秧的小朋友,體驗流汗耕耘,歡呼收割的結果。
「土好軟哦!」小朋友下田後驚呼聲四起,很多小朋友高興的插秧又怕深雙腳陷在稻田裡,青年農夫教導怎麼插秧,還讓小朋友一起坐上耕耘機,小朋友親自感受,每一口飯每一粒米是曲農夫辛苦稻作耕耘而來。
都市叢林出現綠油油的秧苗稻田,惠文國小、惠來國小的小朋友,走出教室到田裡上一堂食農教育課程,感受泥土的氣味,體驗白米飯從農地到餐桌的歷程。
惠來裡裡長廖慶麟表示,七期還沒重劃之前都是農地,聯聚文教基金會主辦稻田耕作,讓小朋友體驗種田的農夫辛苦,當時七期都是村莊,道路只有五、六米寬,現在成爲臺中市最繁華的地區,也是政商重鎮,人口版圖移轉,西屯區見證臺中市的發展,從原來的蛋白區升級爲蛋黃區。
聯聚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王于娟表示,聯聚預計在年底開發的建案「聯聚方瑞」,將1019坪土地,開放給國小學童來插殃,還有青年農夫團隊教導插秧實作,提醒小朋友在田裡插秧的撇步,腳尖要朝下,纔不會陷入鬆軟的田地,也能瞭解粒粒皆辛苦的白米,每一天吃的米,傳承千年來老祖宗耕作的智慧。
王于娟說,越光米三個月就可以收割,稻米要分裝送給小小農夫,大部分基地在動工前都會設置圍籬隔絕工地,聯聚希望讓閒置期的基地,有更溫暖、友善鄰里的可能。
聯聚文教基金會發起城市稻田計劃,當聯聚邀請周邊學校,一起參與稻田認養的時候,很快就獲得支持。學校老師指出,在校內本來就會做相關的食農教育推廣,受限於校園空間,較難讓孩子們有完整的體驗,活動前先請稻作專家到學校講解稻米的生長知識,許多孩子在下田之前
,提到害怕黑黑的泥土或是昆蟲,實際下田參與後都玩得很開心,都市小孩有機會與土地接觸,有助於孩子尊重大自然與食物。
聯聚文教基金會觀察到工程期間,如果善加規劃,許多資源可以有再利用的可能,例如動工前閒置的基地,轉變爲校園外的食農教育教室,讓孩子每天上下課的路上,都能親自到稻田裡,感受秧苗的變化,而開放的田地田埂,也能成爲友善行人的散步場域。
聯聚也將在稻田中央的兩個貨櫃屋空間,規劃稻米相關的微型展覽,談討人、植物與土地的共生關係,並將結合孩子的創作,預計於五月中下旬對外開放。
聯聚每一棟建築作品動工之前,聯聚創辦人江韋侖都會放入一株漢代的古稻穗,這些古稻穗出土於長城玉門關下,距今有兩千年曆史,聯聚一直以保護古董的設備珍藏;長城爲千年地標,以稻草爲鋼筋,糯米爲泥土,卻能歷經歲月考驗,因此放入古稻穗,象徵聯聚團隊期許能蓋出傳承千年的建築,爲住戶祈求圓滿平安,此外「頭垂得越低,稻穗越豐實」的稻米精神,呼應聯聚的經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