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法實務大講堂再次走進中國政法大學
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法系統如何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推進司法體制改革?改革的重點是什麼?又有哪些啓示?12月13日上午,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景漢朝結合多年來參與司法改革實踐和頂層設計的親身經歷,向中國政法大學200多名師生講解了司法改革爲什麼改、改了什麼、怎麼改等重大問題。
講清司法改革走過了什麼樣的路
司法改革的每一步,都是社會實踐發展的現實要求,景漢朝認爲,我國的司法改革經歷了“由小到大”“由簡單到複雜”的歷程,從交易少、糾紛少、案件少到各類糾紛案件不斷增多,司法體制改革也呈現出“強調當事人舉證責任――庭審方式改革――審判方式改革――訴訟制度改革――司法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的發展脈絡。司法改革要實現的目標,就是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其中公正與效率不可偏廢,要實現最佳平衡。樹立司法權威,司法機關要讓司法產品實現公正與效率的最佳值,在全社會要形成尊重司法、崇尚司法的風氣。
講透司法責任制改革有哪些重點
司法工作人員可以分爲三類,一類是法官檢察官,一類是司法輔助人員,一類是政工黨務等司法行政人員。景漢朝指出,實行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在此基礎上實行單獨職務序列管理,才能讓三類人員各歸其位、各盡其責。
什麼是辦案責任制?爲什麼要推行這項改革?景漢朝認爲,過去,司法權的運行方式基本是行政化的,即法官或檢察官辦案,但對案件沒有決定權,要層層彙報,導致法官檢察官“有職無權”、責任不清。完善辦案責任制,就是要讓“審理者裁判”,類似於醫生對患者享有診斷權、處方權、治療權一樣,同時明確“由裁判者負責”,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追究制。
向法官檢察官放權,不能“一放了之”,景漢朝強調,司法責任制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不斷完善制約監督機制。建立防止權力干預司法的制度,有力震懾了領導幹部“打招呼”“批條子”,以及當事人“找門路”“拉關係”。當庭宣判擠壓了關係案、人情案的存在空間。以庭審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行信息公開等平臺爲代表的司法公開和信息化改革,生動詮釋了“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的道理。中國的全球營商便利度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位居第31位、評價民商事司法制度與法院工作質效的“執行合同”指標排名第五、其中“司法程序質量”排名第一,這些成績不時引起在場同學的熱議。
講明司法改革要堅持什麼
“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體制改革之路,形成了一些彌足珍貴的經驗,集中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基本方法”,景漢朝堅定指出,“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必須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爲指導,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解決中國的問題只能立足於中國國情,從中國實際出發,這既符合改革的目的性,也符合司法體制改革的規律。”景漢朝強調,“在我們這個經濟、政治、文化發展不平衡的單一制大國,盜竊罪的入罪標準,是適用同一標準還是區別對待更加公正”“熟人社會、模糊文化、厭訟文化等對司法和司法體制改革又有着什麼影響”,景漢朝生動地講解引起了師生們的共鳴。刑事司法學院尹泠然感慨道:“中國的司法改革如何進行,應當走出一條怎樣的道路,是每個法律人應該深思的問題,西方一些看起來美好的制度不應簡單移植到我國。”
“作爲法律人,我們要積極承接我國司法體制改革的前人理論探索成果,結合司法實踐發展的時代機遇期,努力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法與經濟學研究院徐淑丹聽完講座說。講座由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主持,中央政法委、教育部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李陽)